LikeMed
Published on 2025-03-29 / 4 Visits
0

首届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实践中青年top论坛成功召开:针对临床问题,助力医生成长

2025年3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的首届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实践与创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毛友生教授李印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勇教授为执行主席。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40多个中心的胸外科及腹部外科中青年医生。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聚焦食管癌和贲门癌的个体化治疗临床实际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经验。

/Users/qinlush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329171830/output_1.jpgoutput_1

院士寄语:创新与合作,共谋发展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发表了寄语。

SCR-20250329-jeaq赫捷院士对“第一届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实践中青年TOP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感谢与会专家的支持,并强调中青年专家在食管癌诊疗领域的关键作用,期待通过本次论坛的研讨凝聚共识,推动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造福患者,同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开幕致辞:共筑食管癌诊疗新未来

随后,大会主席毛友生教授致辞。他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食管癌作为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的严峻形势,以及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在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Users/qinlush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329085726/output_1.jpgoutput_1

毛友生教授指出,传统治疗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食管癌患者的需求,临床新问题不断凸显,在精准医疗时代背景下,亟需推动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理念的革新与实践。他强调,中青年专家是胸外科发展的中坚力量,他鼓励与会专家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索更优化的治疗方案,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图解发布仪式:智慧结晶助力诊疗

在大会主席致辞之后,食管癌图解发布仪式隆重举行。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编辑部主任刘岩岩首先致辞,她指出,《复杂食管癌微创手术图解》是众多食管癌外科专家与出版社团队精心打造的成果,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出版项目书籍,它秉持高质量、高标准、高原则的出版理念,旨在激发更多创新想法,为推动食管癌诊疗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Users/qinlush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329094624/output_1.jpgoutput_1

随后,大会主席毛友生教授、书籍编委李勇教授、林招贤教授、冷雪峰教授、王镇教授、吕会来教授,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代表刘岩岩、吴超上台共同揭幕并合影留念。

/Users/qinlush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329174235/output_1.jpgoutput_1

学术报告Section1:聚焦精准治疗与手术创新

接下来进入精彩的学术报告环节。第一场由北京协和医院李力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张双平教授、福建省立医院林招贤教授主持,此环节学术报告围绕食管癌精准治疗的多维探索以及手术路径优化与创新展开。

/Users/qinlush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329095342/output_1.pngoutput_1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胡振东教授分享了“鼓楼径路治疗上纵膈疾患(肿瘤/囊肿/异物)”,详细介绍了在复杂纵隔疾病外科手术中,如何通过颈部不经胸提高手术的微创水平、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李勇教授聚焦于“食管胸骨后路径的优化与选择”,从解剖学和临床实践角度,探讨了该路径在食管癌根治手术中的优缺点,指出该路径在日本已经占据主流,在中国亟需进行推广,并分享了相关经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谢颂平教授围绕“结肠代食管分期手术策略的优化与选择”展开讲解,分享了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优化手术流程,减少创伤,提高安全性。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向楠教授针对“边界可切除食管癌手术切除实践与策略”进行探讨,他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了新辅助治疗后的边界可切除的定义和经验,强调了一种新的切缘标准(Rbr+)切除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以及术后辅助放疗的潜在生存获益。

图片14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镇教授、江西省肿瘤医院郭昌莹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鹏杰教授以及现场的专家们针对食管癌外科手术治疗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技术进行了热烈讨论。

Section2 食管癌精准治疗的多维探索: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

第二环节“食管癌精准治疗的多维探索”聚焦于食管癌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本环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侯晓彬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卓毅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阎石教授主持。

/Users/qinlushan/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329112838/output_1.pngoutput_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鲁智豪教授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在复发性食管癌药物治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提供了更多靶向和免疫药物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赵快乐教授从临床实际出发,探讨了放疗在寡转移治疗中的时机选择、联合免疫治疗的协同机制,以及当前寡转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方艳教授(吴宁教授团队)介绍了PET-CT在食管癌精准诊断中的应用现状,针对临床医生要求和实践问题,展示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图片15

在讨论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屈涛教授、浙江省台州医院沈建飞教授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吕会来教授等多位专家,就食管癌精准治疗中的难点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了在精准诊断、治疗方案优化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为与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Section3 食管与胃结合部癌(贲门癌)专场:聚焦诊疗策略与难点应对

下午,论坛正式进入“食管与胃结合部癌(贲门癌)专场”,聚焦于该领域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实践。本环节精心设计了学术分享与讨论环节,分别围绕贲门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展开深入探讨。

图片9

本环节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王永勇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冷雪峰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文雅教授主持。安徽省立医院的梅新宇教授以“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策略”为题,结合实际案例重点阐述了食管胃结合部癌(AEG)的精准分期、手术径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新辅助治疗的最新进展。他指出,AEG的治疗方法等存在较多争议,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胃外科黄华教授在演讲中探讨了腹腔镜贲门癌根治手术中腹部外科医生的操作要点,重点介绍了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包括不同吻合方式的优势与挑战,并讨论了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术后管理,强调了规范化手术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翟医蕊教授聚焦于放疗在食管胃交界癌(GEJ)中的应用进展,分享了多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探讨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潜力,并强调了在治疗中考虑GEJ特殊性的必要性。

图片16

在讨论环节,浙江省肿瘤医院的王长春教授、南京鼓楼医院的胡振东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杨英男教授等专家,围绕贲门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

图片12

之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江科教授以实际病例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食管胃多原发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他详细阐述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征,并结合不同病理阶段,分享了根治性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经验。

图片17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鑫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张金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的冯宏响教授以及现场专家,针对贲门癌诊疗中的难点与对策进行了热烈讨论,分享了他们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闭幕总结:携手共进,持续推动食管癌诊疗发展

MCL01427-opq3544241893

在论坛的闭幕环节,执行主席李勇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国内食管癌及贲门癌诊疗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针对临床实践问题的交流平台,通过手术直播、专题报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了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成果。李勇教授指出,本次中青年论坛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让志同道合的中青年专家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为推动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贡献力量。此外,会议还发布了医学创新平台小程序。该小程序历经5年研发,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免费创新平台,激发头脑风暴,推动医工交叉创新。同时,会议特别设置了外科医生AI智能体验区,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最新的AI手术体验。